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优势 >> 红领大数据时代最牛的裁缝刘润
今天是商业经典案例回顾的第十篇。
本文于年首发《商业评论》
零售品牌商大多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品牌”(创造价值),但其实在这个品牌大量过剩的时代,它们的真正优势是懂得占据“零售”资源(传递价值):
广告轰炸比别人猛,店开得比别人多、比别人快,所以卖得比别人好。这种以量取胜的模式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对未来的预测不够准确,以及随之而来的高库存问题。
以服装为例,为了留足面料和成衣的生产时间,品牌商在今年的春季就要预测明年春季流行什么样的衣服。
因为不知道用户是谁、数量有多少,所以品牌商必须生产足够的款式,以及足够的“深度”,比如这款衣服生产多少种颜色和尺码,每种颜色和尺码又生产多少套。
这种预测显然很难做到精准。
进入销售阶段之后,卖得好的往往来不及补货,因为大批面料和成衣的生产周期很长;卖得不好的就形成库存。
零售品牌商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互联网品牌的崛起。一批网络商家发现全国甚至全球零售品牌商更时尚、更潮的新品之后,依托代工企业,快速地小规模仿制生产,且物美价廉,搞得很多人真到网上去买新品了。
“淘品牌”的崛起就导致了线下企业的销量下降,因为一个消费者一年买衣服、买鞋包的数量是有限的,总市场份额被“淘品牌”抢走了一部分。
面对这两个挑战,绝大部分品牌商是在传递价值环节想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跟唯品会合作,卖不掉的产品在唯品会上搞特卖。
唯品会模式是专门用来解决库存问题的,对零售品牌商很有帮助。第二个办法是做O2O,抗衡纯线上品牌。
O2O有两个核心:
一是线上线下的利益必须统一,即线上线下必须同价;
第二个核心就是会员体系,例如合生元的线下店把客户注册成会员,会员如果在线上平台购物,订单的业绩和利润归线下店,该线下店则负责产品配送和服务。(参见“传统企业互联网加减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红领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红领集团不走寻常路,在创造价值环节想办法,用不一样的思路解决库存和竞争问题。红领称自己的模式为C2M。
C2M的第一步是准确收集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由企业预测需求。
红领在北美有很多合作伙伴,他们用红领旗下的品牌或自己开发的品牌开店。这些店要做的事情就是搞清楚顾客的西服定制需求。
首先,他们在自己的店里给顾客量体,花5分钟时间采集19个部位的21个数据——在定制西服领域,红领号称采集的数据最为完善,这是创始人张代理先生开发的准确掌握一个人身材细节的方法,不仅量出了尺寸,还能判断形体,比如是否驼背。
尺寸是量,形体是质,由于采集的数据同时包含了量与质,就避免了做完之后试衣不合身,要做大修改。
然后,他们给顾客推荐,这件衣服应该配什么样的扣子,领口是否应该斜一点红领给消费者提供了非常大的选择,扣子、面料、花型、刺绣都有很多种,顾客可以在店里看原料或成衣来挑选。
最后,北美的合作伙伴把数据发给红领,红领拿到数据之后,会有一轮审核,看这套西服这么搭配合不合理——毕竟是定制西服,不能胡乱搭配,不然顾客拿回去也不会满意。
C2M的第二步,是由红领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大规模定制西服企业来完成生产环节。
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即款式图,包括款式、面料、色彩等的表达)、结构设计(也叫制版、版型处理或打版,确定每个部位的具体规格尺寸)、工艺设计(也叫车位,是一件成品的缝制过程)三个部分组成。要做到C2M,就是要在这三个环节全面实现数据化和自动化。
五六年前,阿玛尼的意大利工厂厂长和红领做过交流,对于服装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非常好奇,因为这真的很难。
红领总裁张蕴蓝非常自豪的是,红领在这三个环节上都实现了重大创新,建立了核心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造型设计模块化-
个性化定制的前提是模块化。
红领把西服拆解成很多模块,领口是一个模块,袖口是一个模块,收不收身是一个模块,口袋是一个模块。每个模块提供很多选择,扣子有很多种,面料有很多种,面料裁剪的方法有很多种。
这意味着有非常非常多的排列组合,西服定制化的程度就很高。
模块化之后,才能个性化定制。模块化越精细,排列组合就越多,个性化定制的程度也就越高。
例如,原来洗衣机是由几千个零件组装起来的,海尔现在不这么干了,它把几千个零件分成25个模块。前门是个模块,有红、黄、蓝等颜色可供选择;烘衣功能是个模块,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控制面板是电脑面板或者机械面板。这样才有机会实现洗衣机的定制化。
红领定制西服跟真正的裁缝相比,是在有限的选择里定制,只不过它的选择比较多。它的挑战是要不断丰富选择,增加数据库,增加材料。材料的丰富跟服装的整体销量是不断互相刺激往前走的一个过程。销量越大,要备的材料品类就越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构设计数据化-
数据化是红领一以贯之的思路。
传统的量体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懂制版、懂体型、懂工艺才能干好这个活,因此量体师高薪且紧俏。红领把经验判断变成了一套工具,原本不懂服装的人经过五个工作日的培训,就能准确测量顾客的身材。
但更难的,还不是把量体数据化,而是把制版数据化。
制版,就是根据量体数据,把三维人体变成布料上的二维布片。以前你定制一件衣服,核心是有个版师,量完你的身材之后,他会根据你的身材去制版,在一块大布上画出样子来,然后把布剪下来去缝制。
制版是个手艺活,其能力很难复制,导致版师身价很高。红领曾有过一个版师,年收入万人民币(业内最贵的据说是3,万),他一天只能做2个版,一年大约做个版,相当于做一个版要付一万块钱工资,可想而知定制的西装是不可能便宜了,十几万元一套也正常。英国的老版师一生有几十个顾客就够了,于是你就知道找他做衣服得花多少钱。
红领的核心能力,是根据十几年的服装定制经验,把人体三维数据与布片二维数据对应起来,变成数据库,并不断添加、优化。当跨洋定制订单从美国传到青岛,用来制版的全自动机器马上从数据库里调出来版型数据,1分钟就可以输出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版型。然后马上在大布上裁剪,机器就完成了制版。
红领把无数版师的经验数据化了。当然这个说法有争议,越是经验丰富的老裁缝、老版师,越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张蕴蓝说:
“一般情况下我们有问题会请教专家,但专家直接否定了机器制版思路的可行性。”
但红领说它做到了。我相信红领能做出来,但做出来的版跟版师量完之后做出来的版是不是完全一样,还是打问号的。或者说,我不太清楚机器制版是年薪万、年薪万还是年薪20万版师的水平,毕竟是机器。
我问过张蕴蓝,机器制版会不会太数据化了,导致在品质上有损失,或者说在贴身度上、在对人的理解上有损失。她说实际上机器做得比版师还好。机器做得非常好的前提是它的数据、版型积累非常好。
红领的机器制版是否真的超过了版师,需要市场来验证。但仅仅从数据上来说,好像证明了这件事情。
年,红领以零库存实现了%的业绩增长。现在虽然它的销售额不大,一年5亿元人民币,但它每天都有1,多件衣服销往国外,是大规模定制出去的,说明消费者对其品质是认可的。
-工艺设计自动化-
在红领的生产车间,一开始是有人检查布块,接着是制版机裁下布块,然后有人挑拣扣子放在小盒子里面每个人面前都有个小屏幕(电脑识别终端),每件衣服的主料上都挂着一个RFID识别卡,主料到了工人面前,他就拿卡一刷,小屏幕上就会出现衣服应该缝什么扣子,应该怎样裁剪,他这个环节应该怎么做,旁边材料已经帮他配好了,每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环节的一小件事,整套系统就跟富士康工厂的流水线一样。
他们的缝纫机都是特制的,一般的缝纫机只有几组悬挂线,但是红领的缝纫机有十几组,可以不停地换线。这种定制基本不存在成本增加问题,因为缝这个扣子跟缝那个扣子,劳动成本是一样的。这导致在生产环节,虽然红领定制西服每一件都不一样,但比大批量生产的成衣的平均成本只高了10%。
以上一整套系统就是红领的核心竞争力:造型设计环节的模块化、结构设计环节的数据化、工艺设计环节的自动化。
这套系统推翻、升级过好几次,投资达2.6亿元。开头几年还没什么收入,因为整个系统(包含20多个子系统)必须同时搭建起来,缺一个步骤都走不起来,整个流程形成闭环,才能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举个例子,传统上量体是个技术活,量体师不仅薪水高,还难找,因此红领的量体师曾被挖走很多,但后来又给退回来了。
因为他们量的数据用不上,那些企业不懂你为什么要量到这个地方。其实这21个数据和后续的制版、工艺是整套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大数据和整套生产体系在起作用,只取其中一个环节是没有用的。
我问张蕴蓝,5亿销售额的企业不算大,你觉得红领这个模式,从5亿做到20亿的门槛有多高。她说几乎是没有门槛的,因为这个模式比较容易扩张,这套系统大概3到6个月就可以复制到另一个西装工厂,当红领的订单涨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跟别的西装厂合作。
02.红领的“互联网+”:C2M和O2O
我在《互联网+:战略版》和《互联网+:小米案例版》两本书中,为传统企业的进化提供了三种可行的战略路径选择:C2B、O2O和P2P。我们可以从战略角度来理解红领。
首先,红领的模式可以总结为C2M(即C2B)。
C2M有两大效果:
一是减少了传递价值环节,让用户首先发出需求,而不是层层地发展经销商,避免了渠道不断加价;
二是先收款再生产,消灭了库存,成本大大下降,改变了创造价值环节。这两点决定了红领定制的西服,虽然直接制造成本比成衣高10%,但是因为减少渠道,消灭库存,总体成本约只有成衣的一半,所以纯利润率能达到30%。
C2M还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用户的需求分为功能性的、体验性的和个性化的。
服装业一开始注重保暖功能;后来注重美观、款式,这是体验性的;
以前实现服装的个性化只能靠人,所以个性化需求一定是小批量的而且价格很高。红领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做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真正破解了产品同质化难题。
如果定制衣服做得很快(红领7个工作日就能完成定制西服,传统模式下需要13个月),做得又好,而且价格比成衣还便宜,谁还会去买成衣呢?
以后就会出现定制西服成为主流的景象,这是对西服产业的根本性颠覆。
其次,红领也在做O2O。
红领有个美国合作伙伴从法律行业转入服装业,来红领学习量体,然后回美国开店建自己的品牌。
他负责量尺寸,再由红领生产,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他的定制价格只有美国那些同品质定制西服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奢侈品卖成衣的价格,所以卖得非常好,客户也非常稳定。跟红领合作9年来,他的订单量一直在上升,据说年这个美国合作伙伴赚了5,万人民币的净利润。
红领现在也开始拓展国内市场,想创自己品牌的人可以与红领合作,享受强大供应链的支持。张蕴蓝表示,“我相信国内很快也会有成功的定制品牌诞生”。
这就是O2O,线下完成体验,看成衣的样子,量身材,介绍衣服的品类和搭配,然后进入线上的定制环节,红领生产好了再快递回实体店。
除了门店、品牌合作外,红领今后将在国内发展很多长期合作的个人量体师,他们只需培训5天,就能学会量体,就可以创业。
他们不需要开店,只要在社交媒体上,在朋友圈里,有一批固定的客户,他们上门量体,给顾客看样衣、样布,讲解一下。
量体之后在红领的创业软件上下单。目前红领合作的最小创业者才12岁,她来红领学了量体,放学后或放假时,就拉着装有材料的小箱子,给爸妈的亲友、同事量体。
红领的战略,是C2M+O2O。
03.满足个性化需求是未来
红领西服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工业4.0非常重要的一种尝试。
工业4.0的核心是用智能机器的手段极大地提高效率,同时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产品(如冰箱、洗衣机)是最早可以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服装业中西服相对比较接近标准品,因此率先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我们还可以通过手机行业的案例来理解红领模式。
小米手机的C2B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同时通过预购模式,用户下单后再生产,导致没有库存。
但毕竟小米用户拿到手的产品是一样的。而谷歌在做模块化手机,通过模块化实现个性化定制。谷歌手机有十几个不同的模块,摄像头是个模块,屏幕是个模块,电池是个模块模块化之后,每个人就可以定制不一样的手机了。
而且,由于手机模块比较轻便,用户可以买个新的摄像头模块来替代旧的或不再喜欢的摄像头模块,或者用电池模块取代摄像头模块,以延长待机时间。这在手机行业是非常领先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领西服跟谷歌个性化定制手机的逻辑基本一样。
它把西服(西装、西裤、衬衫、马甲、大衣、职业女装)先模块化,再根据消费者的选择进行生产。保守的、时尚的、另类的;两件套、三件套;正装、休闲、礼服;两粒扣、三粒扣可以任意选择。
张蕴蓝说,红领模式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日本伊藤忠总经理来红领参观工厂后,询问这套系统是请国外的哪个专家来设计的,红领说这是中国人自己做的,他听了非常惊讶。
红领创始人张代理的雄心不止于此,他正在让红领脱离服装企业的概念,成为中国工业4.0的重要推手。
红领做了一个互联网工业品牌“酷特”,帮助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张代理认为红领这套方法论在服装业实施成功了,是可以推广到很多产业的,因为电脑、冰箱等产品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要比服装来得简单。
红领接下来要跟国内一家大型鞋业品牌合作,实施鞋子的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从生产端到市场端进行改造升级:红领搭建了一个C2M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和工厂,同时帮助合作伙伴改造工厂和组织。
目前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块化是基础,消费者的选择还有一定限制。如果我们进一步展望未来,3D打印技术意味着无限可能的个性化消费:只要设计好一个模型,输入机器,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以服装为例,也许有一天材料科技进一步发展,衣服可以不用布料来做,而是用喷塑这样的材料喷出来,那就可能出现完全不一样的思路了:世界上有无数的设计师,他们帮消费者设计完后,由3D打印工厂直接打印出衣服。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