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优势 >> 老陆良人,这45样东西现在有钱也看不到
?爆料
求助
广告合作
投稿
?:
?本平台特约法律顾问
伏月会律师?:
说到现在的陆良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发展迅速”
日新月异的变化
到处都是现代生活的气息
随着城市的发展
一些老事物和记忆也慢慢开始淡出人们视线
遗憾的是,那些老物件现在就是用钱
也买不到了...
消失的老物件缝纫机每个陆良人的心中都有一台缝纫机,小的时候常看姥姥带着眼镜,脚下踩着踏板,用缝纫机做衣服,那个时候谁要是问,这么漂亮的衣服哪里买的?都会大声地说,“外婆给我做的!”
铝制饭盒饭盒盖儿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爸爸说,他们那个时候在厂子里工作表现好才会发。用的时间久了,饭盒上总会有黑黑的颜色,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氧化的原因;而且饭盒还总是坑坑洼洼的,可惜,这么有记忆的东西已经很少见了。
手电筒要放两节一号电池的手电筒,很大,晚上出去的时候肯定离不开它,大大的手电筒一照能照得好远。
气压式保温瓶那个时候家里要是有个这样的暖壶,一压就出水,觉得可高级了,但是吧,这样的暖壶其实保温时间也不长,上面按压的地方经常会坏,还是要去修的。
推子小时候见到的推子都是这样的,路边上的老师傅们都用它来剪头发。推子是有些分量的,可在老师傅的手里就好像羽毛一样轻,不一会儿就打理出一个又一个的好发型。
茶缸子搪瓷的杯子,总是写满各种标语,有的上面画着各种花朵,还有古代的美人儿,经常怕喝完水找不到盖子,于是大人们都会在盖子和把儿上栓条细细的绳子......
铁皮罐对铁皮罐最深的印象就是都是铁锈,满满一盒的饼干吃完之后,罐子都不扔掉,擦干净了会用来盛好多闲七杂八的东西,特别省地方。
篦子现在家里基本没有这个了吧,也是一种梳子,纯手工制品,主要是刮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
磁带录音机这个特别沉,姥姥家总用它放邓丽君的歌,还会跟着唱,那时候觉得这玩意儿可厉害了,还会研究研究怎么用,万一弄不好,磁带就会卷里面,然后就没有声音了.....
搓衣板现在菜市场里时不时还会有卖这样木制的搓衣板,就是价格比较贵,上了点年纪的长辈也会买的,因为用惯了这样的,觉得洗衣服特别好用,年轻人有的也会买,是用来......罚跪的~
顶针过去家里要是纳鞋底子,这顶针可是必不可少的,厚厚的鞋底,用锥子扎的眼儿,穿针引线全靠这顶针用劲儿了,想想那个看着姥姥纳鞋底子,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啊。
茶盘子小时候一到过年了,家里就会用差盘子盛花生、瓜子、糖豆......满满一大盘子,可开心了,也有家里养花,花盆大,用茶盘子垫底用的。
板凳小时候住在胡同里,到了夏天傍晚乘凉,可离不开这小板凳,拿着板凳抱着半拉西瓜,坐在院子里,过堂风那叫一个凉快儿。
脸盆搪瓷的脸盆,挺沉的,用的时间久了会漏,要去五金店买补盆的贴,贴上还可以用很久,过去家里面都用这样的盆,结婚的时候都买带“囍”字的。
傻瓜相机傻瓜相机学名袖珍相机,而之所以被称之为傻瓜相机,是因为这种相机彻底改变了摄影操作,甚至可以说其简单的操作方式连“傻子”都能玩得转。现在都用单反啊、智能手机......傻瓜相机基本已经见不到了。
(来源于腾讯新闻)
老式电视机手动调台,信号不好的时候还经常出现雪花,得另外配天线才能看的比较稳定,还记得那个时候收不来几个台,只能看云南1、云南2、云南卫视、中央1等几个仅有的台。
脸盆架这样木制的脸盆架现在都不用了,上面挂着毛巾,还可以放漱口杯,盆还是搪瓷的,这算是标配了,猫腰痛快洗脸的日子,你还记得吗?
老式摆钟老式摆钟,过去在许多人家是挺流行的,感觉家里摆个老式摆钟就像大户人家一样了。
锥子妈妈做鞋时候的神助攻,纳鞋底的时候全靠它扎眼了,不得不说那个时候自己家做的鞋,穿着真舒服啊。
热水瓶过去的热水瓶质量特别好,不像现在好多都是塑料的,又贵质量又不好。
汤焐子又称烫婆子,把烧好的热水倒进去,在外面套上布袋以防烫伤。小的时候见过奶奶那辈人用过,不过现在人的取暖方式太多这个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竹椅子以前天热乘风凉是昆明城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吃好夜饭各家各户用冷水冲刷过门前水门汀地面,搬出躺椅竹椅子,摆上小桌子小板凳,夜风中的露天晚宴拉开乘风凉序幕。另外配合蒲扇使用乘凉效果更佳哟!
年历卡七八十年代年历片风行一时,各家工厂,商店都会印好发给职工。朋友之间会相互交换。当时在单位,家里的桌子玻璃台板下都可看到年历片的身影,有的人还会放在随身口袋里。后来还有会变色的,左右转动上面的图案会旋动。
消失的老行当布店老底子的布店里顾客选好布,营业员开好票,再用木架子将小票和钞票夹好,通过铅丝“哗啦”一声传到收款员面前。忙的时候店堂里头顶上只看到一根根铁丝上飞来飞去的铁夹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蛮好玩的!
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儿也要去,剩下大外孙不让去,大外孙不愿意,气得大外孙放仨屁。”小时候常听的一首歌谣,其实是一种职业,现在也看不到了......
修钢笔过去的钢笔似乎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自然更少不了修钢笔这个行业了,修钢笔大都立等可取,几分钟的时间,加上低廉的费用,一支被损坏的钢笔就获得了“新生”。
修表修表店里总是非常安静,时针清脆的声音不绝于耳,修表的匠人大多有着独门的手艺,摇一摇、听一听、敲一敲,大概能分辨出是哪里出了问题。
爆米花“诶诶诶!要蹦了啊!”小孩子就会赶紧捂住耳朵,要跑~那也挡不住那声巨响,不得不说,这样的爆米花是真香啊!
街头理发过去咱昆明老爷们儿最喜欢“剃头、刮脸”了,那时候都兴“板儿寸”,讲究“刀快水热,一刀一个”。3、4块钱剪个头发,又好又便宜。
磨剪子戗菜刀“磨剪子哟,戗菜刀咯”,现在就算单单看着这几个字,都会在心里跟着一起吆喝起来。2块多钱一次,每每磨完一个剪子,或者戗好一个菜刀,都会让顾主试试好不好用。
金银匠这是一行需要手艺的行当,想要打金银首饰的人,会把金银还有想要的样式都交给金银匠,当面称重,金银匠就会为顾客打造。
箍桶匠如今,抽水马桶和现代浴缸,老早代替了老旧的木制品,洗脸盆的材质也换了好几代。市区里再也看不到走街串巷的箍桶匠人。
弹棉花弹棉花,是传统手工艺之一,旧时,有不少手艺人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穿街走巷,为人弹棉絮。“弹棉花”如今在昆明的街头巷尾已难觅踪影。
补锅匠“补锅咯,补锅噢.....”听到这样的吆喝,仿佛回到了从前,谁家的铁锅坏了,拿出来,补锅匠支起小火炉,拉起风箱,化上铁水,将铁锅的小洞清理,手上托着一块垫布,布上放些木屑,对着锅的小洞,从背面把溶化的铁水倒到小洞上,布棍一顶,片刻时间补好的锅就能烧菜了!
副食店过去的副食店,可是小孩子最常光顾的地方,用不多的零花钱买点儿好吃的能美上半天,现在都是超市,自己购物到收银台结账,相比之下会更加怀念有副食店的日子,似乎那样子买东西会更有一点儿人情味儿在里面......
电话总机电话总机在很长时间里,是一项受到尊敬的职业,不少女孩子都希望找到这个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工作。
修伞师傅过去雨伞坏了,不是直接扔掉再买一把新的,而是找到修伞师傅,师傅三下两下就能让伞跟新买的一样,特别神奇。
消失的老味道过去麦乳精可是挺贵的呢,客人来了,给人泡一杯麦乳精那可比上好的茶叶还要有面子。
雪丽糍想起来这个棉花糖都是满满的感动啊~真是有年头没吃了,小时候还觉得这个挺贵,总是攒一些零花钱,才会买一次。
凉糖好多种口味的凉糖,橘子味儿、薄荷味儿......现在也还有卖凉糖的,不是很多,但也不会太贵,一块儿一块儿根本停不下来啊~
药糖关于药糖,记忆最深的便是吆喝声了,一句句的词儿合辙押韵,药糖里面加入了茶膏和多样中草药材,现在药糖也少了。
拔糖说起拔糖肯定不陌生,就是用两个小木棒蘸上一些糖稀,将两个小木棒相互不停的绕来绕去,时间久了,糖稀就变硬了。
越发展,越消失、过去的很多东西,现在只能怀念了、当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的时候、很多过去的东西也就渐渐消失了!陆良人,你怀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