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优势 >> 数字经济时代,C2M又将如何实现
近日,这一ToB领域首个场景化解决方案体验店同步“上新”,C2M是一种新型的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又被称为“短路经济”,目前C2M正逐渐被各大电商企业运用,成为下一阶段的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和新方向。
C2M不仅仅是电商的事情,其关系到生产、制造到销售整个产业链。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对于大多数制造业而言,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体利润率较低是普遍的问题,C2M的出现可以直接面向客户和市场需求,帮助制造业提高客户粘性,简化中间环节。
Forrester首席分析师穆飞表示,C2M对于制造水平要求很高,如何能够在小批量多品类制造场景下控制成本和品质,更多需要智能制造的支撑。
C2M的发展对于市场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Forrester认为,企业应该实现洞察驱动(insight-driven)才能实现市场适应性(marketadaptiveness),从而获得高速增长。
C2M可以帮助企业更快的获得客户需求以及市场洞察,是客户时代(ageofcustomer)的必然趋势。
供给侧:C2M需要在生产端打造柔性制造的能力
C2M不是简单的商业模式变革,其蕴含着对供给侧全方位的升级。
首先要对制造企业的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柔性化改造,这其中就需要工业软件、物联网等IT要素的参与;
同时要督促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向符合C2M模式的方向转变,那么相应的也需要配套的企业咨询服务。
柔性制造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以需定产的生产方式。
C2M模式现阶段的目标是要在柔性生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生产效率,在规模化生产和定制化生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
而随着5G、数字孪生、工业智能化生产等技术的进一步升级,C2M的对于供给侧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
技术升级
柔性制造的“柔性”一是体现在生产能力上,也就是生产线及机器设备的小批量、定制化生产能力,二是体现在供应链的反应能力上,能够对消费者的需求作出敏捷和精准的反应。
而要实现对生产端的柔性改造主要也需要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软件层面数据的互联,将制造商和消费者、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数据打通,将B端供应链及C端入口之间各级软件系统互联;二是硬件层面生产线的改造,通过对生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使得制造商在实现柔性生产的同时,也保持生产线的标准化,在定制化和生产效率之间取得平衡。
1)数据互联:C2M首先需要一个C端的用户入口,接收用户需求订单量、产品定制化要求等信息;
入口直连制造商的ERP系统,将订单信息传输给ERP,供给端根据订单来制定生产计划;
而设计端的PLM/CAX软件会根据产品定制化要求生成产品设计数据;
最后MES再根据ERP下达的生产计划及从PLM获取的产品数据执行具体的生产工作。
因此完全的C2M,大规模定制化的实现需要将各个环节的工业软件进行调动,并将彼此之间的数据进行打通。
初步探索案例:必要科技旗下的必要商城是以电商平台作为C端入口,将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数字化编译并直通生产端,并通过自身较为复杂的筛选系统,品质控制系统,产品生命力系统,正逆向物流系统等与制造商相关生产相连。
而酷特智能的C2M解决方案也涉及MES、WMS、APS等多个工业软件系统。
2)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自动化是建设柔性生产线的前提,成熟的柔性生产线一般涵盖了自动化加工系统(由多组数控机床构成)、自动化物流系统(物料及产品运输装置)、信息系统(数据传感器及配套的分级控制系统)。
目前行业中已部署的柔性生产线较适用于年产量1,-,件之间的中小批量生产。
初步探索案例:杭州汉帛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女装生产商之一,其柔性生产改造实践为在车间铺设网关网线,将缝纫机接入网络,并在缝纫机中装设传感器以采集数据;
汉帛同时在每台缝纫机配置一台平板电脑(PAD),PAD上可呈现所有服装款式的生产指令、工序步骤,工人可以按照PAD上的指令和流程操作,兼顾多个工序以实现柔性生产。
管理革命
C2M的实现需要生产组织形态及经营管理模式的升级。在技术上形成一定的柔性制造能力后,下一步是要在组织管理形态对工厂进行改革。
在底层的生产组织形态方面,C2M要求以更灵活、更动态的人员组织形态,来实现柔性制造;
在顶层管理方面,C2M模式下的企业的管理架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符合新商业模式下的新需要。
1)生产组织形态升级:柔性制造在生产管理上的体现,就是对产线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以使得成本最优,其背后体现的是工人和管理团队的综合素养。
U形单件流水生产方式就是以组织形态升级助力柔性制造的典型案例。如下图所示,传统的流水生产线中生产人员的位置相对固定,只负责对应的单个固定流程,适用于按部就班的大批量生产。
2)管理模式转型:传统制造企业的“对手方”主要为品牌商、经销商、批发商等B端客户,其销售管理侧向于B端关系的维护;同时需求以大批量订单为主,生产管理也主要根据大单节奏而“按部就班”。
而在C2M模式下,制造商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因而在销售管理方面要跟注重于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以及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析;
而在生产管理上则需更为灵活,企业要简化生产决策架构,使得其生产端能够对需求端的变化作出更及时、更敏捷的反应。
总而言之,C2M模式对于制造商的管理模式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求侧:与柔性生产相匹配的柔性订单同样重要
纯粹的柔性订单同样也是当前市场上的稀缺资源。在制造商完全柔性制造能力升级后,下一步就是要在需求端获取与之相匹配的柔性订单。
目前小批量快反订单、柔性订单还不是市场的主流,因此C2M模式的实现也需要需求侧柔性订单的持续输出。
传统电商下发给制造商的订单也并非纯粹的柔性订单。目前行业中仅有必要商城为代表的极少数C2M平台能够为制造商导入纯粹的,短周期、数百件量级的柔性订单,使得制造商的柔性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从大的方向上看,中金证券分析师认为上游订单的碎片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但这一趋势也是渐进式的。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近万家电商相关企业,广东省以近84万家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浙江省和福建省数量次之,均拥有超过50万家相关企业。
截至10月19日,我国今年已新增超过万家电商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
其中,前三季度新增超过万家电商相关企业,较去年同比增长65.98%。第三季度新增近50万家相关企业,环比增长16.77%。
订单的柔性化和生产的柔性化也是相互作用的,市场上更多的柔性订单会倒闭生产的柔性化改造;
而如果更多的制造商形成了柔性制造能力,也能够使C2M模式的实现更为可行,吸引更多的平台向制造商导入柔性订单,加入C2M模式的构建。
中金证券分析师认为C2M模式最终的实现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进步,缺一不可。
由于C2M涉及的范围很广,所以当下流行的技术基本都会涉及,尤其是对柔性制造以及品控技术挑战很大。
现在C2M主要参与和发起者还更多是电商平台,穆飞认为,电商平台拥有强大的客群,在前端拥有需求收集渠道,在后端通过自有工厂或者ODM/OEM整合实现生产,整体会倒逼制造端的智能化升级。
随着直播和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电商也孕育出了直播电商的新型模式。
穆飞表示,目前直播带货还是主要通过更为有效的渠道解决库存问题,当然也可以通过市场洞察反哺设计制造,但目前效果并不明显。
C2M希望更进一步实现以销定产,将市场洞察、客户需求与生产制造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
从目前看来,由于时间尚短,失败或者成功案例都言之过早。但是身处产业链中,生产商应该积极主动拥抱这一模式,用多元化战略应对不确定性。
渠道销售也需要调整策略,寻找自身的独有价值,才能够应对C2M的冲击。
未来,对于适合C2M的产品领域将会带来价值链的重新布局,比如电商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新的渠道体系等。
同时C2M会进一步为消费市场带来不确定性,不积极应对变化将会陷入被动的境地。
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企业需要从市场、技术、组织三个层面入手不断加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注:本文内容主要摘自中金证券,零售资本论整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