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缝纫机乐队的套路和情怀

发布时间:2023/1/8 20:43:10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的剧情其实很俗套:

几个年轻人为了各自的目的组了乐队,为了摇滚理想,他们想尽办法保护镇上一座妨碍了开发商盖楼的巨型吉他雕塑。

最后理想还是败给了资本,雕塑被挖掘机锤碎。主角愤怒而痛苦,开始向生活妥协。

但他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放弃摇滚,最后找回初心,坚持梦想,皆大欢喜。

很俗套,但即使猜到了剧情的走向、看出了这部电影的陈旧套路,我依旧热血澎湃了。

那是什么时候呢?大概就是(这一段有剧透向):

缝纫机乐队成员们好不容易聚齐后,排除万难偷偷排练;

收到市政府的演出通知后胡亮冲向程宫给了一个用力的熊抱,手上的清洁泡沫瞬间被压得漫天飘飞时;

程宫打车回来后“整不整?”“谁不整谁孙子!”的狗血对白;

以及最后毫无征兆的,所有人都来合唱还全都深藏不露会摇滚的强行喜剧结尾。

恰恰是这些没有逻辑、脱离现实的情节。

你以为我要开始尬谈情怀和梦想这种已经开始贬值的东西了吗?

对我就是要谈这个东西了。

像很多专业的影评人说的,我可以清楚地看出很多商业电影套路和用滥了的情怀。连它的海报,也是浓浓的商业气息。

但我依然被感动了,并且不惮于说,我喜欢这部电影。

我也依然认为,还能被这种以傻白甜理想为名的情怀打动,为这种不顾一切的热血而激动(即使电影中坚持到底的屌丝逆袭主要是因为主角光环笼罩),在这个现实需要我们成为冷静的理性人的世界里,依旧是一件幸事。

理性人的头脑,

可以分析出一部商业片用了多少票房战术,并计算出最有效果的几种方法;可以理清看一场无脑热血商业片的微薄“收益”,并且做出决定“哼才不要给他们送票房我还是拿这些时间和钱干些更能提升自己格调的事情吧”。

却无法让我们有一口气填满了心里,想着每一天什么时候开始而不是等着它结束;用最接近本能的、最容易的方法活得美好而值得;让我们有勇气拼尽全力,而不害怕疼痛和失去。

就像建国爸爸的“摇滚不死”纹身只洗了一半,是因为太疼了,但刺纹身又怎会不疼呢?

看过一句话:

“梦想这玩意儿就像是身高。从小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在青年时达到顶峰,然后就长不动了。当人们逐渐淡忘这个话题时,他正在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缩水。”

和大鹏的上一部电影一样,电影里聚集了很多艺人。

但这次看见客串的艺人们——刘义军、高虎、姚澜等——心里想的不是“哎呀他也来了好帅啊赶紧舔颜!”而是油然升起对那段摇滚的黄金时代的致敬,是那些纯粹的音乐人勾起的真情实意的感动和充盈的温暖。

而程宫,我想大概多少暗示着大鹏本人。

在他的百度百科介绍里有这么一段:“董成鹏,出生于吉林集安,初中迷恋beyond,高中与大学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大学毕业后,他块卖掉吉他,步入社会成为北漂。”电影情节一般,但很多普通观众看不懂的、关于摇滚的点却每一次都稳稳地戳进乐迷的心。我开始觉得,与其说这是一个导演拍了一部国庆档电影,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次大鹏对自己曾经摇滚梦的致敬和演绎重现。

写到这里的时候,耳机里开始播放的是beyond的《不再犹豫》:

“无聊望见了犹豫达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斗志却抑止”

剧情到了这时,全城的人一起伴奏,催程宫再次唱歌。他连拒绝了几次,却在音乐响起时痛哭着走上舞台。那一瞬间的神情真的很真实。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情怀”开始烂大街,开始让人觉得反感抵触。

但是一个词汇被滥用并不能成为我们讨厌一件事物本质的理由。毕竟有多少人空喊着情怀却没敢真正迈出那一步,反倒是自欺欺人地用“要是我还年轻,我就…”“等我有了足够的钱我就…”之类的借口安慰自己,最多在茶余饭后谈谈自己曾经的梦想,然后继续随波逐流,向着大多数人认为成功的方向不停奔跑。

这时候,看见这种很久没见到的、脱离了现实的“傻白甜”理想宣言,就会很诧异,也像恍然梦醒,又一次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交错之间看清了自己。

散场后,同一个影院的观众们一扫来时的疲惫,每一张面孔洋溢着年轻热血的光彩。亲眼所见。

他们大概也突然有了自己马上就可以重拾曾经疯狂的梦想并过得很好的错觉吧。

我想第二天他们就会忘掉这一段短暂的亢奋,再次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工作和还没找到意义的努力中。但是日后偶尔想起电影里的某个场景时,也许有人会愣住半晌,取出储物间里铺满灰尘的吉他,会重新鼓起勇气再做一些曾经没能做出的事。

这不也很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8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