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优势 >> 缝纫机乐队大鹏透支情怀卖点,古力娜扎
国庆档的五部电影逐鹿中国市场,看似你死我活的竞争背后是观众对成熟作品的认可和对缺乏创新作品的批判。
《羞羞的铁拳》致敬星爷的《破坏之王》,在男女互换身体的俗梗背后暗含对人性冷漠丑恶的批判,还算走心;
《英伦对决》预告片简直是忽悠人,我一中国观众搞那么多时间来看北爱尔兰和英国的斗争,我是来看成龙的好吗;
《追龙》与前作《跛豪》《雷洛传》没法比较,但业内业外评价这是王晶近十年来最用心的电影,看点有但算不上经典;
《空天猎》宣传拿李晨和范冰冰的爱情做文章这无可厚非,但整体上影片表现的只是一种实力炫耀,不是深度思考;
最最需要说的,还是《煎饼侠》导演董成鹏的新作《缝纫机乐队》啊,表面上呐喊摇滚不死怎么看都像是一场闹剧。
我曾经是大鹏的铁杆粉丝,真的。
《屌丝男士》《大鹏嘚吧嘚》董成鹏和乔杉的“大保健”“印堂发黑”组合曾经让我在无数个吃饭的日子里喷饭、在无数个喝水的日子里呛水。
《煎饼侠》让大鹏彻底火了。票房蹿上10亿,这个成绩对新人导演来说简直是开门大礼包,也让大鹏变了。
大鹏开始在公众场合宣称,他已经红了,为什么还要做主持人?为什么还要拍网剧?直接改行做导演!
我很喜欢这个年轻人,有梦想肯努力,但一点点成绩就飘飘然,这不是拿观众当傻子吗,意思阿猫阿狗都能拍电影咯?
于是,粉转路,路转黑,甚至连黑都懒得黑了。
可是大鹏不消停啊,他还是要致力于排出一部部所谓的喜剧,让观众替他的梦想买单啊,那么我们今天就好好说下《缝纫机乐队》。
小城集安、摇滚不死,众多俊男美女的加盟,还有大保健的乔杉,摇滚人的集体亮相客串,这些元素在一起,大鹏可谓费尽心思。
一部电影要大火,可以没有出色的演员,没有优秀的编剧,没有连续的高潮,可是必须有爆点,大鹏很懂这一套。
于是,《缝纫机乐队》再次落入《煎饼侠》的窠臼,我到底是来看电影呢,还是来看明星集体亮相的?咋不走红毯呢?
问题一,明星太多,而且每个人的作用模糊,似乎只是为了露脸。
众所周知,董成鹏在娱乐圈人缘很好,所以《煎饼侠》有袁珊珊、柳岩助力,还有一众港台明星,《缝纫机乐队》的古力娜扎、周冬雨、韩童生以及那些音乐界的摇滚前辈们统统给大鹏面子,凑成一锅东北大乱炖。
可是演电影就是演电影,不是明星越多就越好看,至少这部《缝纫机乐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看电影的官方宣传片,似乎大鹏还以人群演引以为傲,知不知道,任何对情节无益的人物都是无用的,又不是跳集体舞,要那么多人打架啊?
问题二,作为主演的古力娜扎是来走秀的,还是来演电影的?
在电影院看这部片子,古力娜扎一出现我就觉得出戏,而且是分分钟被她和塘主张翰的花边新闻吸引过去。
难道古力娜扎不好看吗?不是的,她太好看了。好看到让我觉得和电影整体风格不搭。
《缝纫机乐队》里面的古力娜扎演千金小姐,作为贝斯手丁建国成为缝纫机乐队的主要成员,这富二代的戏路和张翰简直一模一样!
而且古力娜扎总像个模特,不管是穿衣打扮(韩都衣舍代言人啊!)还是行为举止,都透露出“我很美我是万人迷”的信号。
一个好的电影演员,必须与电影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相互融合,让人有代入感,而不是装作拽拽的样子,靠脸吃饭啊!
问题三,零散的“东北式笑点”好烂俗,我简直已经免疫。
大鹏和乔杉就是靠着“东北式笑点”出名的,加上片中出现的东北F4个别成员,东北那套搞笑的越来越让人觉得乏味。
电影里面有一个笑点我印象深刻。“我听说过打劫运钞车,你们这打劫消防车干嘛?家里停水了?”作为最后一段要去吉他广场演出的众人来说,这种极为松散的笑点简直和电影情节的推动格格不入啊,所以我明白了,这是为搞笑而搞笑。
赵大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他的徒弟们还大张旗鼓,真正的笑话应该是俗里面透着点人生哲理,高雅里面透着点文化意蕴,至少“大保健”这种已经让我变得麻木。
不能理解的是,电影院里面的后排观众还时不时发出杠铃般的笑声,场面简直不能更尴尬了?内涵段子都比这好笑行吗!
问题四,整部电影表达的是谁的情怀?到底是大鹏自己的情怀还是摇滚人的情怀?
大鹏喜欢唱歌,还参加过《百变大咖秀》模仿黄家驹,获得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所以电影里程宫也是摇滚音乐人;
大鹏是东北集安人,所以电影中集安成了摇滚之城,那段朗诵有点尬;
大鹏有一个摇滚的梦想,有一个成名的梦想,有一个做导演的梦想,所以有了《缝纫机乐队》。
与之相比,片中出现的摇滚名人们显得是陪衬,是配角。
不管是黑豹乐队“保温杯”赵明义,还是鲍家街43号,还是黄贯中在弹奏吉他,这些人出现的理由是什么?
摇滚不死不是单单的喊口号,是一种内心的愤怒,反抗,是严肃的,和这喜剧片也不搭啊!
这种情怀显得很单薄,很突兀,似乎办一场缝纫机乐队的演唱会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我想那个广场还是要拆的吧!
问题五,电影故事不是原创,缺乏新意和诚意。
《缝纫机乐队》故事内核模仿了一部外国动画片《欢乐好声音》,讲的都是通过举办一场演唱会拯救音乐梦想的故事,大鹏还在那部动画片中做配音演员。
所以,《缝纫机乐队》的故事并不是原原本本的原创,而是有所借鉴的,从这点上来说,故事缺乏新意和创意是讲得过去的!
综上,我不觉得《缝纫机乐队》的艺术价值或者是商业价值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如果你是个伪装的摇滚迷,或者是喜欢东北式笑点的人,那你就去看。如果不是,我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