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前景 >> 10年前,母亲到二姨家借钱空手而归,我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70年代,母亲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庄,与母亲一同出世的还有小母亲两分钟的二姨。
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盼着有个男娃娃,一是等男孩儿长大了,可以充当劳动力;二是可以给家里传宗接代。
为此当外公看到一下子出来了俩闺女,愁的头发都白了一半儿。
该努力的还要努力,该疼的闺女儿也要疼。
只是当第三个孩子出生,外公一看还是个女孩儿,就彻底放弃了生儿子的想法。
家里穷啊,这么多张吃饭的嘴,靠着外公一个人,还有地里稀薄的收成,生活过得很是困难。
家中穷的一年到头也吃不上一顿白面,在母亲的印象里,小时候就是一天三顿窝窝头,常年吃的就是春暖花开时在地里拔的野菜,还有少数卖不出去的青菜。
有时过年过节的才能吃上口白菜豆腐汤,在别人家杀鸡宰羊的时候,母亲姐妹三个人只能坐在自家院子里,可劲儿闻着别人家的肉香味儿。
凡是有点好吃的,外公外婆都留给母亲姐妹三个人,而母亲身为老大,自个儿也舍不得吃多了,大多数都留给了两个妹妹。
饶是如此,姐妹三个人也都是干巴巴的,到了发育的阶段也没能发育起来。
一直到母亲14岁那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外公找了个新工作,老板赏识外公的人品,工资比以前多,岗位上的油水也多,一家几口的日子这才过得有滋有味起来。
只是天公不作美,一家人好不容易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外公却在这个时候出了事儿。
一天外公早早出门上班儿,还拿了一些钱,说等下班儿去副食店买点吃的回来,可到了晚上,一家人左等右等都不见外公的身影。
有人来报信才知外公出了事儿。
外婆和母亲几个人匆忙跟上了报信人的脚步。
等快到村口附近的时候,就见一旁高高的草地里躺着一个人。
几人走上前一看,草地里躺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外公!
外婆心中大惊,赶忙走上前一边拍着外公的肩膀,一边叫着外公的名字。
可是无论外婆如何叫喊,外公都没有一丝动静...
双手紧紧攥在一起,左手捏着外婆清早给他带的干粮,右手捏着一张粮票还有五块钱,双手都沾满了鲜血。
在警方调查之下,外婆和母亲姐妹三人才知,外公回来的路上遇了坏人,见外公不肯将东西给他,坏人一怒之下将外公伤了,顺便拿走了外公买回来的吃食。
后来恶人虽然被绳之以法,但外公的生命却再也无法挽回。
外公没了,就剩下家中四个女人,彼时母亲十七八岁的年纪,平时帮家里种种田,做做饭什么的;二姨虽然在工厂里上班,但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工,养四个人实在困难;三姨天生有些跛脚,行动又不方便,外公一走,家中四个女人简直没法过活。
外公老板心中同情,硬塞给外婆一些钱,每个月更是还派人送点粗粮过来。
外婆虽然不好意思收,但当时受生活所迫,也只好立了欠条收了下来。
有欠条在,外婆总觉得有一座大山压在身上似的,让她喘不过气来。
外婆一个女人家又在田里干活儿,又到镇子上找了个并不轻松的活儿做。
可累的不行了,拿出钱一看,还是还不上借来的钱,外婆一狠心,干脆咬牙将当年的陪嫁卖了出去,这才将背上大山挪走。
只是过了这个山头,又迎来了下一座山。
一次淋雨过后,三姨先是感冒,而后便是持续的高热。
外婆用尽了法子也不见三姨好转,赶忙便将三姨送到了村子里的卫生站,用了药,又输了两天液,三姨的烧才慢慢退了下去。
但到交费的时候,外婆却犯了难。
家里穷的都揭不开锅了,温饱已是难事,又怎能拿得出别的钱呢。
到处奔波借钱,这块八毛的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就在外婆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子里来了个说媒的。
说是那户人家是隔壁村子的,男人32岁了,天生右腿有缺陷,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还得拄拐,为此都成了老光棍了,也没寻到个媳妇。
男人家里人着急,干脆卖了几块田地,又拿出些家里压箱底的积蓄,托媒婆块彩礼找个媳妇儿。
当母亲的谁不想让自己闺女嫁的好呀,可现在家庭情况如此,外婆也是没了招了,只好应了这门亲事,当下便收了元彩礼交了三姨的医药费。
可是究竟让哪个女儿嫁过去呢?
手心手背都是肉,嫁走哪个闺女外婆都心疼。
三姨还小,只有母亲和二姨到了年纪。
外婆想着母亲是老大,还要留在家里帮衬着,便想让二姨嫁过去。
没成想晚上二姨下班儿回来听说外婆要将她嫁到隔壁村,对方还是个长短腿,当下便闹了起来。
把外婆和母亲辛苦做了一晚上的饭一下子掀翻在地,红着眼指着外婆便说道:“您这么多闺女呢,为啥偏偏叫我嫁过去,妈,您未免也太偏心了吧!”
外婆闻言张张嘴,想说的话还没说出口,二姨便紧着继续开口说道:“我好不容易凭自己的本事走出乡村,去城里工厂上班儿了,您倒好,为了块钱,又想把我拉回村里来,您咋能这么自私啊!”
外婆被二姨说的直抹泪,可嘴上还是说道:“芳芳啊,妈也是没有办法了,你看咱们家的情况,日子马上就过不下去了,你三妹不过是生了场小病,妈都拿不出钱,要不是人家给的这块钱,咱们家这道坎都过不去呀...
如今你三妹妹还小,你大姐还要操持家里的活儿,只有你能...”
外婆话音未落,二姨便冷哼了一声,“我反正是不嫁,要嫁你自己嫁去!”
外婆哪里会想到二姨说出这样的话来,一下子就愣在了当场。
原本默不作声的母亲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抬手就给了二姨一巴掌。
“芳芳,不想嫁可以和妈商量,妈今天辛辛苦苦准备了一晚上的饭,你都摔了不说,还对妈这么说话,有你这么当女儿的吗?”
二姨捂着被打了一巴掌的脸,扭头恨恨的看向母亲,“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妈让我嫁过去,又不是让你,你当然是什么都不说了,要我说呀,就得你嫁过去,你是家里的老大,又没有什么本事,一辈子就得呆在农村里。
我现在可是在城里工厂上班儿的,我们组长马上就要给我升职,将来以后我是要嫁给城里人的,才不为了块钱嫁给一个长短腿呢!”
老实本分的母亲被二姨一番话说的是哑口无言。
一旁的外婆听到两个孩子吵架,抹了把眼泪,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说道:“是,都怪妈,怪妈想的不周到,这钱妈明天就给人还回去,咱们家闺女谁都不嫁了。”
二姨冷哼一声偏过头去,唯有母亲皱着眉头说道:“妈,咱们既然答应人家了,还花了人家的彩礼钱,就不能言而无信...既然芳芳不肯嫁,那我去吧,妈你放心,我就算是嫁了人,也不会不管家里的。”
外婆小心将母亲抱在怀里,一边拍着母亲的肩膀,一边低声叹息道:“孩子,只能委屈你了。”
母亲却笑着说:“不委屈,委屈啥呀,嫁给谁都是那样过日子,长短腿咋啦,嫁过去还不担心别的女人把他抢跑了,保准他一辈子对我一心一意!”
就这样,为了元彩礼,母亲代替二姨嫁到了隔壁村,也终于见到了人们口中说的长短腿男人,也就是我爹。
其实一般人都有点长短腿,只不过我爹两条腿差距明显罢了,按我妈的话说,我爹长腿站着有一米八,短腿落下去就剩了。
每次母亲与父亲这般开玩笑的时候,父亲也会跟着乐乐,从未与母亲闹过不愉快。
正如母亲婚前说的那般,父亲心知这个媳妇儿来之不易,对母亲是百依百顺,让他往东绝不会往西。
父母二人婚后,父亲得知母亲家中就剩下一个老母亲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妹妹,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接到了母亲身边来照看,对母亲那是顶好的。
外婆原本心中还有些愧疚,可见到父亲对母亲这般好,一颗心也终于落了下去。
一次晚饭过后,外婆将当初收的彩礼拿出块钱来递给母亲说道:“这些钱你拿回去,现在我在这里蹭吃蹭喝的,小军还帮忙养着你三妹妹,咱们不能白吃白喝的,不然娘心里过不去。”
母亲几次推脱,见外婆态度坚决,这才将钱收了下来。
父母二人成婚一年多后,我呱呱坠地,看见是个闺女儿,父亲嘴都咧到耳根子后头了。
等我长大些了,母亲便在镇子上找了份售货员的工作,父亲因为长短腿行动不方便,好多地方都不乐意要他,干脆便将近几年攒的钱拿出来,在镇子上开了家小便利店。
父亲人实诚,进的货多,定价也比别家便宜一些,一来二去的,顾客便多了起来。
母亲见父亲忙的连轴转,干脆便将工作辞了,一门心思的来到便利店里给父亲帮忙。
为此在我童年的印象里,我们家生活过得还算是可以,最起码零食和冰棍是实现自由了。
家里日子过得好了,三姨的亲事也就变得简单了起来。
对方是三姨非要嫁的,个不高,人长得特别精神,在棉纺厂上班儿,特别会说话。
我爹一瞧见三姨找的对象就跟我妈说了,这男的不靠谱,油嘴滑舌的,长得还像古惑仔,流里流气的,一看就不像正经过日子的。
母亲见了也不太喜欢,便劝三姨。
可三姨一心就想嫁给那男人,父母二人拗不过三姨,这才应了下来。
父亲主动出的陪嫁,90年代的时候,又是冰箱又是洗衣机,又是彩电的,可是让三姨风光了一回。
父母的意思是,娘家给足了三姨面子,目的就是告诉男方,他们家很重视三姨,让男方以后好好对待三姨。
刚结婚的时候,我三姨夫点头哈腰的答应着,结婚伊始,对三姨也是极好的,三姨每天脸上都是乐滋滋的。
可人都是会变得,加之大抵我那三姨夫本性就是如此,婚后没多久,两个人的孩子刚呱呱坠地,三姨夫的厂子便倒闭了,给了一点儿补偿金就将工人们遣散了。
没了稳定的收入,三姨一家三口日子过得很是清贫。
母亲得知三姨过得不好,赶忙送了点儿钱过去,还说让三姨来店里帮忙,每月还给她公子,目的就是为了让三姨一家度过难关。
三姨夫呢,却是一蹶不振了,整天跟从前的工友喝大酒,吹牛皮,喝的醉醺醺的就回家闹,日子过得是苦不堪言。
然而事情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天父亲把开小卖部赚来的钱数了数,将近四万块钱呢,父母两个人便商量着第二天把这笔钱放到存折里去,小心将这些钱藏到了橱子里去。
没想到,当天晚上我家就遭了贼。
家里值钱的东西被洗劫一空不说,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那些钱也被小偷拿走了。
好不容易好起来的日子,这一下又被打回了原型。
可生活还得继续。
钱没了,正赶上店里要进货,家里零零总总凑起来的钱根本不够进一次货的。
见父母二人愁眉不展,外婆便说不行去找二姨借点钱。
二姨现在发展的确实不错。
在众多厂子纷纷倒闭破产的年代,二姨所在的厂子依然坚挺着,福利也特别好,值得一提的是,二姨倒还真嫁给了一个有头有脸的男人,正是她们厂长家的儿子。
说到找二姨借钱,母亲一下便犹豫了起来。
“自从芳芳嫁到城里去后,就再也没跟咱们联系过,她心里怕是早就没有咱们这个家了,我这个时候去找她借钱,她肯定不会借给我的,我又何必去找这个罪受呢...”
外婆闻言却是劝道:“再怎么说都是亲姐妹,朋友之间还需要互相帮助呢,你们亲姐俩之间还能生分了?你要是一个人不好意思去,妈跟你一起去...”
想到现在家里确实需要一笔钱周转,母亲便也不顾面子了,当下便点头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骑着父亲的二八车,带着外婆朝着城里二姨家的方向晃晃悠悠而去。
母亲是早就猜到找二姨借钱定会不顺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外婆想着二姨和母亲毕竟是亲姐俩,再加上有她这个当母亲的跟着,二姨肯定不会不帮这个忙。
不成想二姨开门看到门外站着的是母亲和外婆的时候,原本一张笑脸瞬间就沉了下来。
这么多年没见,和母亲相貌差不多的二姨,打扮时髦,面上还带着精致的妆容,见到门外两个亲人,二姨就站在门口,根本没有让两个人进来的意思,反而扬着下巴问道:“你们来做什么?”
“我们过来看看你,你说你这孩子,结婚之后就没回娘家看过,你不来,我们就过来了”外婆抢先说道。
二姨却是冷哼一声:“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你们来到底有啥事儿?”
“芳芳,实话实说,我们今天来是找你借钱的,不过不多借,就两千块钱...”
母亲说罢,原本脸色就不好的二姨,这下更黑了。
母亲见状,赶忙解释道:“原本我们也不差这点儿钱,这不昨天家里招贼,把钱都偷着跑了,我家那口子没钱进货,小卖部生意也没办法周转,这才想过来找你借一些的,你放心等小卖部货补齐了,我们赚到钱就立马还给你,不会太久的。”
二姨却是轻哼道:“说的轻巧,现在工人一个月工资才多少呀,你说借两千就两千,再说了,我怎么会知道你们赚没赚钱,万一我找你们要钱的时候,你们一句又被小偷偷走了,让我继续等怎么办?总之呀,这个钱我是不会借给你们的,你们赶紧走吧。”
说着话,二姨便欲关门赶外婆和母亲走。
外婆见状,赶忙将手挡在了门框上,有些焦急的说:“哎呀芳芳,你大姐不会不还给你的,你就看在小时候你大姐一直护着你,还替你接下了那门亲事的份儿上,你就借点钱给她吧,两千不行,一千也可以...”
“呵,又提亲事,当年要不是你私自同意下来了,我们谁也不用嫁,况且你和大姐现在可是一个鼻孔出气的,我形单影只的,可不上你们的当,走走走,你们赶紧走,我一分钱都不会借给你们的!”
说着话,二姨不管外婆的手有没有放在门框上,猛地便将门关上了。
随即就听外婆“哎哟”一声,赶紧缩回了手,一看外婆的手被门夹了个大血印儿,还破了皮,母亲眼眶一下子就红了,站在二姨家门口,叉腰骂了足足十几分钟,好半晌才在外婆的劝说下离开。
二姨的冷漠让母亲和外婆心寒,没有想到曾经的手足情深竟变成鬼如今这般模样。
见母亲和外婆俩人一大早出门,晚上又空手而归,三姨连忙问道:“大姐,二姐怎么说?”
母亲没有说话,让三姨看外婆的手,三姨一看,立马就红了眼,连忙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母亲见今天二姨说的话,一五一十的转述到三姨耳朵里。
三姨闻言,气得也是咬牙切齿,“二姐怎么这个样子,不借钱就不借钱吧,怎么还...”
姐妹二人可是把二姨痛骂了一顿,最后三姨拍了拍母亲的肩膀说道:“大姐,没事儿,我来想法子。”
有钱的二姨不肯借,和我们家一样贫苦的三姨却是伸出了援手,她将当初嫁过来时,我父亲买的彩电什么的都卖了,换来的钱转交给父亲,让父亲进货用。
父母二人一直将三姨的雪中送炭放在心上,后来小卖部再次发展起来,也没有忘了三姨,不仅给三姨涨了工资,三姨离婚之后,还帮三姨在附近找了一处房子。
而我也在漫漫岁月中长大了,靠着父母开的小卖部,我无忧无虑的成长,后来大学毕业之后,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家乡。
这个时候,父母的小卖部早已从当初转不开的小空间,变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便利店,每天人来人往,客流量很大,店里也请了员工,父母不用看店,偶尔过去逛逛就得,现在日子过得是特别轻松。
前不久我谈了个男朋友,说是年中的时候会来家拜访父母二人,父母便商量着把我们老家的房子重新盖一下,找人设计好图纸之后,便开始动工了。
只是让我怎么都没有想想到的是,这房子刚刚盖起,我家院子里便来了个不速之客。
我走过去一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多年都没有联系过的二姨。
童年的事情我都记在心里,也知道二姨是个什么样的品行,但她是长辈,我是小辈,就算再有怨言,我这个当小辈的也知道尊重,便迎上前去,称呼了一声二姨。
二姨显然没有认出我来,上下打量我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是你呀,哟,你家这盖的新房子不错,还真是气派了,你爸妈呢,在家吗?”
多年没联系,一向瞧不起我家的二姨,在这个时候突然上门了,肯定是有所图的,于是我便问道:“他们都出去了,二姨您要是有事儿可以跟我说。”
二姨一双眼睛咕噜噜转,好一会儿才说道:“哦,十年前你母亲管我借了两千块钱,说好的半个月就还给我,这都十年过去了,我也不多要你们的,就给我二十万吧。”
我皱皱眉头,当年母亲和外婆空手而归的事情我还记在心里呢,于是便说:“二姨,您怕不是记错了吧,十年前母亲和外婆根本没有从你那里借到钱,你别胡说。”
二姨挑挑眉,“我可不是胡说,我这儿还有借条呢”
说着话,二姨便拿出一张纸来在我眼前晃了晃,“以前我没来要,是看你家的确是有难处,现在你家又盖新房,店面还那么大,肯定不缺钱,所以啊,赶紧还钱,20万!”
我张张口,正要说话的时候,母亲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芳芳,当初我可没从你手里借到钱,你说说,让我还你啥钱”
“这有借条呢,大姐你想赖账不成?”二姨转了转眼珠说道。
“哼,是不是真的,咱们要不要去派出所对峙一下?”母亲道。
听到派出所,二姨一下子就慌了,可气势上却不减,跺着脚,指着母亲的鼻子便说道:“大姐,你有今天这般生活,你都得感谢我,当年若不是我主动不嫁,让你嫁过来,你能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吗,你有今天,那可都是我的功劳,你今天要是不给我钱,我...我就告诉妈说去!”
“别提妈!”母亲厉声道,“当年你驱赶我们娘俩,还把妈的手夹伤了,从那以后你我姐妹情,你和母亲的母女情就已经断了,现在你我是陌生人,为何要借钱给你?”
母亲的拒绝让二姨更家咄咄逼人,可全家没有一个人搭理她的,到最后一旁的乡亲都看不下去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将二姨赶跑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二姨夫的工厂偷工减料被调查了,还查出二姨夫收贿赂,现在不仅要他们把收来的钱还回去,二姨夫还得去踩缝纫机,二姨这才跑到我们家来闹,不成想她早年间的行径已经让我们对她没有一丝感情,最后只能夹着尾巴跑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只想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别瞧不起谁,想当初我们家有难,二姨不帮,如今二姨有难了,却想我们伸出援手,朋友之间都是相互的,更别说亲人了。
(故事完,本篇为虚构小小说,请理性阅读。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