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中欧DBA工商管理博士学员从缝衣服如何到

发布时间:2024/10/10 12:58:13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在生产型制造业企业中则为数不多,上海本土的蝴蝶牌缝纫机是其中之一。而在百年的风云激荡中,当年这家生产缝纫机的企业,如今竟还成为了波音、空客的供应商。

百年企业如何把路越走越宽?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欧DBA工商管理博士学员张敏来谈企业的蜕变之路。

从“蝴蝶牌”缝纫机说起

年,中欧DBA工商管理博士学员张敏临危受命,担任上工申贝董事长兼CEO。面对外资和民企的双重夹击,公司积极制定了“精品化、差异化、全球化”的经营策略。跨国并购,正是张敏上任后的“第一把火”。

张敏最先看中的,是当时德国一家近年历史的缝纫机制造商——杜克普爱华。虽然当时的杜克普爱华正处于亏损状态,但其拥有全球领先的自动缝纫单元和中厚料缝纫机等产品技术,这些正是上工申贝所欠缺的,也是符合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最终他顶住压力,毅然做出收购决定。

令人欣喜的是,收购后的第二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此后,中欧DBA工商管理博士学员张敏就开始了他的连环并购之路。

从“缝衣服”到“缝飞机”

通过多年的海外实践,上工申贝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全球化经营之路,先后收购了百福工业公司、KSL特种设备公司并投资了全球著名的编织横机制造商Stoll公司。

而且连环并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上工申贝迅速掌握了包括机器人控制的3D缝纫和程控旋转机头的度缝纫等在内的世界顶级缝制技术,巩固了公司在自动缝制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地位。

对此,中欧DBA工商管理博士学员张敏表示,这些被收购的企业旗下拥有多个百年品牌,肯定舍不得扔掉。况且德国企业研发技术基础夯实,这正是制造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缝纫机与航天航空,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是如何发生关联的?

中欧DBA工商管理博士学员张敏介绍,在中德合力研发的背景下,上工申贝已经研发出为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汽车皮革内饰件和产业纺织品、风能叶片等加工的智能化缝纫工艺设备,突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卡脖子”技术。

由此可见之,技术突破了缝制机械行业的既有市场范围,飞机、汽车、新能源等产业皆被纳入进来,成为上工申贝大展拳脚之地。

双轮驱动:创新+服务

VUCA时代,纯粹的生产型制造企业面临困境,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劳动力短缺且人工快速上涨。中欧DBA工商管理博士学员张敏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道路,必定是死路一条。

转型怎么转?中欧DBA工商管理博士学员张敏认为,要确立创新和服务双轮驱动的理念,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走得快。发展要创新,产品和技术是服务的前提;发展更要有服务,没有服务就赢得不了客户的心,最终也会失去市场。

此外,张敏认为,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将助力上工申贝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创造企业的第二利润曲线,上工申贝也致力以全球化服务创“新一百年”增长引擎。

花甲之年选择读博

作为一名经历过国企、外企、民企等各类体制的企业经营者,同时又是长达十余年的海外并购、管理的亲历者,张敏认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但在跨国并购、整合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问题,包括如何管控海外企业、发挥当地团队的主观能动性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一个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如果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归纳自己在公司治理、体制机制、并购整合等多方面的经验,并加以分享,相信未来能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全球化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此,张敏回到了中欧校园,又给自己添加了一个“DBA工商管理博士”的身份,成为中欧(瑞士)DBA首期班的一员,通过深层次的学习,以增长自己的知识,让自己与时俱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9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