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前景 >> 以前结婚只需三大件,如今结婚却要上百万,
前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婚女嫁的仪式也发生了很多改变,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尤其是男方家长,应该很有压力。即使女方相中了自己的儿子,两个孩子相亲相爱,如果男孩家庭条件达不到女方的要求,都有可能一拍两散。
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有一句古话:门当户对。
那些追求爱情的人可能觉得这样的话有些偏颇,但现实中要求“家庭条件好”,如果一方家庭条件没有另一方好就会“掉面子”的事是存在的。新时代了,人人平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结婚所需要的花费是越来越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90后对7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应该没有什么印象,我是80后,所以听说过这个词,但没有体会。因为我结婚的时候是千禧年后,结婚所需不是三大件所能满足的。
简单说一下7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比较70年代物资短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三大件是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那时候买东西有钱还不行,还需要有票。要购买三大件更得有供销社的票,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般人家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只有钱却没票是买不了这三大件的。
如今自行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交通工具,如果说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可能有些夸张。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4亿,机动车保有量约4亿台。这样算来,人均汽车保有量不到0.3台。可能有网友会觉得这个保有量和西方发达国家比差很多,但是别忘了我们人口基数多。而且5、60年代的人占比也不小。更重要的是,经过国家的努力,我们能让一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在几十年内基本上消除了贫困,放眼全球,都是奇迹般的丰功伟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匮乏,普通人也不敢想象会拥有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属于不折不扣的奢侈品。物以稀为贵,在那个时代谁家有一辆自行车可是一件很骄傲的事。骑着自行车出门那种自豪感应该比现在开着汽车出门还显“土豪”。所以,那时候有人“骑着倍儿新的自行车,带着彩花的暖水瓶”会“羡慕死人”的。
说一句题外话,小时候学骑自行车,因为还小,就用“掏裆”一蹬、一蹬地骑,还不敢转一圈。遇见大人问我:已经学会了吗?我会说会了,其实摔的有多疼自己知道。当敢跨国车座子上去骑的时候,那种“拉风的感觉才叫舒服”,自豪。
那时候一辆自行车的售价一百多元到二百元不等(根据品牌不同,价格会有所不同),而那时候的普通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大约是三四十元,想买一辆自行车,需要3个月的工资,前提是这三个月赚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而且,买车也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的,需要有计划。所以,在这种基础上,就有大单位出面替职工向国营商业部门办理“赊购”。
说骑自行车,大家还记得您第一辆自行车的品牌吗?是大金鹿还是永久牌?是燕牌还是飞鸽牌?
到了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比5、60年代有了很大的改观。人们的消费欲望也有了很大的增长,结婚就要有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家庭条件好的还会买一台收音机,从三大件合成了“三转一响”。当然,买什么品牌也有讲究。自行车要飞鸽或者永久牌、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或者飞人牌。
我10几岁的时候,妈妈还用那台蜜蜂牌缝纫机缝补衣服。我7岁那年从黑龙江省搬家到虎林市,我清楚地记得(半路上转运的时候被车站工作人员拦下,以这台缝纫机超重为由、让办理托运,托运费已经严重超过了这台缝纫机的价值。当时看着爸爸因为大包小包背着行李,手里还要拎着这台超重的缝纫机去称重,回来咬着牙缴费的场景。其实我家五口人,如果平坦所带的行李,应该不超重。)
妈妈还有一块上海牌手表,后来被我给弄坏了表链。这块手表早已经丢失了,很是可惜……
后来,(年)我家从东北搬回山东的时候,爸爸又把这台缝纫机捆起来、千里迢迢带回了老家山东。其实那时候我依然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把这个“不值钱”的缝纫机带回来,现在我明白了。原来那是爸爸妈妈结婚的嫁妆,意义非凡。这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南屋里,依然还能用。
有70后回忆当年买自行车的场景:在上世纪70年代,想买一辆自行车要面临这几点困难。
第一、求大于供;
第二、需要工作几年后,全家人节衣缩食攒钱;
第三、还要有票。
现在看来生产自行车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是很难,但那时候生产自行车的厂家却太少,跟缝纫机一样凭票供应。
想买一辆自行车有多难?就不如,一个车间百八十口人几年才能轮到一张票,分配办法通常是抓阄。这几率不比在北京要好买车差多少吧?所以手气好抓上的,即使不会骑车也会想尽办法把车买回来,以备将来子女之需。
如今结婚需要什么?显然70年代的三大件已经成为了历史,那些物件也成为了孩子眼中的“玩具”。
有人说,现在结婚对男方来说就是一次“大出血”。爱情是基础,但是物质也不能少,两者兼存才能组建一个家庭。当然,这话也不是绝对的,也有结婚从简,女方没有任何要求就嫁入男方的,毕竟这样的事情是少数。
如今,结婚是不是一件让很多年轻人向往又害怕的事情?
当男男女女学业有成进入社会后,就面临着谈恋爱组建家庭,和自己喜欢的人步入婚姻殿堂结婚就是必然,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如今想要结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两个人情投意合是基础,但还要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
现在结婚,最基础的条件是有车、有房、有存款(最起码别有外债)。
这样的条件就难倒一大批英雄汉。
当然,有车、有房里面还有要求。车是10万块钱的还是30万的?或许有的新娘喜欢进口车,或许有的新娘心疼未来的老公,所以花8万块买辆车也不错;
再说房子。
80平米和平米价值就不一样,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价还不一样,市中心和郊区的房价更是差了一大截。
我有个侄子28岁了(我大爷家我哥哥的儿子),他在乡镇买的房子,车是10万左右的车,但是至今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这和房子没在市里有一定的关系。我侄子一米八多,模样也不错,但就是太老实了,所以至今还没结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如今越是老实的男孩越是打光棍的多……
结婚费用之彩礼嫁妆!
谈起嫁妆,印度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嫁女儿的时候,嫁妆越多越好。所以在印度结婚反而成为了女方的一个很重的负担。(这个国家重男轻女的事咱就不说了)
之前看过一篇新闻报道,有印度留学生直言,嫁给医生和工程师大概50万人民币,嫁给中央政府的公务员大概需要-万人民币。反正男方越有地位,嫁妆就会越高,稍微好一点的职业,像老师等嫁妆大概需要5万人民币左右。而年印度年人均GDP才多美元。
所以,嫁妆的多少取决于地区,而不管是哪个地区,结婚都是有彩礼的,只是标准不太一样。或许朋友们看过报道,有的地区彩礼高达十几万,有的地区是九万九、八万八或者六万六,也有的的确是九千九,这个没有具体标准,因人而异、因地区而不同。网络是神奇的地方,能让不同的人看到同一篇文章,所以,朋友们可以讨论一下您当地的彩礼是多少。
很多时候,女方给的嫁妆都是用彩礼归还的(用买冰箱、彩电等方式归还,具体如何归还要双方商量)。当然也有的人只是归还了一部分。
当然,不可否认,嫁妆一般根据彩礼的多少而决定,彩礼越丰富,嫁妆就越多,双方就都有面子。当年我结婚的时候彩礼不过是块,而且岳母还没要。(这一点我非常感动,很好的岳母)我是年结婚。
结婚还要摆酒席,现在一桌酒席0块已经是普通的标准了吧?这还没算烟酒。前几天我二姨家我的表弟结婚,我随礼是0(前面说过了我是年结婚)我哥哥和妹妹都是随礼0,爸爸妈妈是,这样我家是给的0。不过,我们这里一般都是一家人去赴宴席,这样热闹。因为我们也是至亲,所以更应该去祝贺。结婚那天一共是9桌。
地区不同,所以有些地方可能不一样,但是婚品采购是必不可少的。
结婚需要购买的东西很多,感觉花不了多少钱,但积少成多,毕竟是组建一个家庭,一切都要新的,有些讲究人还要“最好”的,这部分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比较大额的费用包括婚纱礼服、、项链、婚戒等,这部分的费用大约是就没有标准了。有的地区的风俗是陪送家用电器等,这可能就不用购买了。(当然,这些电器都是提前买了放进婚房,结婚拉的不过是这些电器的盒子)。
还要准备红包,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样算了,想要在当代结婚,要花多少钱?就算是一个小县城,50万都挡不住吧?(这还是房子贷款所买,并不是全款购得)就不要说一线二线大城市了。
如果男方买了车、有了房子,还有一笔存款就更好了。当然,一般家庭买房都是贷款,这需要小两口以后打拼还贷款。有一笔存款也是为了能保证婚后的生活质量,否则带着一屁股债面对蜜月,怎么也幸福不起来。
70年代结婚三大件,如今结婚要有房、车、存款几十万,是时代在进步,经济发展飞速的必然结果,还是男多女少造成的吗?
所以,朋友们,和70年代相比的三大件,如今有车有房加存款,哪个时代结婚更难?
70年代结婚所需“三大件”已经成为了历史,欢迎朋友们留言说一下您或者您的儿孙结婚时的花费。(文徐江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