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坐在朋友的办公室,看着窗外,顺手拍了一张照片。忽然生了一点点的感悟。我先把照片秀一下:
我的联想中出现了“缝纫机”的形象,然后,想了本文的题目:城市的缝纫机。
我们的记忆中都应该还有几十年前缝纫机的样子。我们的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高端装备”——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是三大件,过去要讨个媳妇都不能少。没有钱买衣服,都要自己做——请人做的价钱也是高昂的。
我找了一个缝纫机的图片,也附在下面,对比一下上面的照片:
我来讲讲,为啥城市建筑工地的塔吊跟缝纫机类似:
1.都是靠“轮子”驱动,形成动力;
2.都是上上下下的运动,穿针引线;
3.缝纫机的成品是一件衣服,塔吊的成品是一层楼板,像不像“在缝一片布”?
4.都是提高了人力的效率。如果没有缝纫机就要靠手缝制,如果没有塔吊就需要搞人力提升(曾经就是这样子)。
在照片中,远处的剪影中有7座塔吊,在空中旋转、上下提拉,也有一种穿梭、轻盈、律动的感觉,有一种特殊的美。
一栋楼的建筑材料何止千万吨?都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塔吊运送上去的,那么,塔吊的贡献大不大呢?非常大,力气也非常大。但是,塔吊的工作是如此之默默无闻,很少有人认为它们是伟大的。
也应该很少有人认为缝纫机是伟大的。其实,我们对缝纫机的这个想象可能是错了。
在建筑工地喧嚣的声音降落的时候,在大厦投入使用的时候,塔吊早已离场、不留一点痕迹,没有任何迹象留下来证明它曾经站立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