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前景 >> 缝纫机乐队偶尔做做梦,挺好
百科TA说特邀作者:苏杨
如果说开心麻花像一个老谋深算的战略家,精准地计算着观众的每一个笑点,然后等着收成。那么大鹏,就像一个笨拙却执拗的追梦者,带着缅怀理想的纯粹初衷,四处碰壁。我佩服前者的实力,但我更欣赏后者的勇气。
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变得这么现实,似乎谈点梦想变成一件很羞耻的事。究竟是人们羞于谈梦想,还是害怕谈起自己面对梦想的无能为力?
就像几年前的《煎饼侠》一样,《缝纫机乐队》,也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大鹏连续用了两部电影,来缅怀自己的青春记忆,这对于一个年轻导演来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和途径。
半自传性质的电影故事能以自身为载体,更好的将角色带入电影中,具有更加打动人心的情感与力量。大鹏的电影,配上夸张的喜剧元素,让曾经的每一个做梦的夜晚和点滴的细节变得美丽和梦幻。
电影拍得好吗?一般,但如果没人来拍这样的电影呢?至少我庆幸大鹏在拍。
《缝纫机乐队》相比之前的《煎饼侠》,拍摄的更加大胆和纯粹。大鹏用了很多明星,我并不觉得这很浮夸或者毫无用处。其实每个明星就像一个点缀,把整部影片变成一个游乐场,既然是做梦,那便要做一个大胆的梦。转存中...
影片讲述的就是一群摇滚爱好者守护心中图腾,追逐内心梦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程宫,但这个渴望成功的程宫,在现实中并不那么成功,于是因为一个意外,他遇到了一群和他一样,心怀摇滚梦的人。
在《缝纫机乐队》的身上,我看到了大鹏自己《煎饼侠》的影子,看到了电影《欢乐好声音》的影子,也看到了《海角七号》的影子。和《海角七号》一样,它讲的也是一堆废材聚集在一起,玩音乐的故事。
缝纫机乐队的组合成员,和《海角七号》也都离奇的相似。其实我把它当做是某种借鉴和致敬,一个老人,一个小孩,还有三个年轻人,这大概是导演大鹏的全民摇滚梦吧,小孩代表着希望和未来,老人代表着回忆和逝去,而年轻人则代表着活在当下。
于是故事,就在这群人之间展开了。可以说,作为一部喜剧,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核心诉求便是好笑,但《缝纫机乐队》在这一点上,显然是做的低于预期的。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网络或小品剧中常见的老梗,换了一个名词或形式重新演绎,大鹏很聪明,但发笑是一件天然的事情,观众对于换汤不换药的笑料具有本能的免疫。所以作为喜剧,它只能算作合格而已。
影片的冲突起始于建国的“老相好”,他的作用便是在整部影片中为缝纫机乐队的追梦旅程制造矛盾和冲突。而当乐队终于要在政府晚会上表演歌曲的时候,终极大BOSS来了,那就是建国的老爸,不,是他手里的银行卡。
建国父亲送来的这张银行卡,其实就代表着现实,当程宫遭遇了现实的诱惑,理想便开始变得愈加渺小。这像极了现实中的大多数人,被金钱收买,对现实妥协。
当建国对程宫说出:“原来你也是个人渣”的那一刻,她知道,人还是无法打败现实,建国心中那最后一丝对人性的信任碎了。
看着被拆除的精神图腾,大吉他雕塑化为废墟,大鹏终于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那些雨中的悔恨就是对丧失自我的失望透顶。这可能不仅仅是程宫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我们一群人的故事。梦想不尽相同,但追梦的冲动和向现实妥协的无奈却都感同身受。
影片的最后,大鹏请来了Beyond的黄贯中和叶世荣参与结尾的大合唱《不再犹豫》,这是一场超现实主义的狂欢,所有的人都带着吉他和鼓冲了进来。那一刻,其实有泪奔的冲动,大概有过梦想的人,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似乎想起来什么,然后心中轻轻地颤动了一下吧。
那些有梦而不敢去追的人,或许正带着老婆孩子在电影院里看着电影,不知道他们心中是否会有那么一刻,想起曾经的理想,是否会有那么一丝的后悔,也许是当初不够勇敢。
但至少,老男孩,老女孩们啊,你们曾经做过的梦,大鹏通过电影,替你们完成了,愿每个人都能做个好梦,谢谢大鹏。这不是一部最好的喜剧,但这是一部勇敢的电影,谢谢让我遇见了你们,缝纫机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