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前景 >> 员工文苑窑洞里的ldquo大彩电
犹记得很小的时候,大姑他们每年都会开着村里人叫“板蛤蟆”的车回村拜年,那时候姑父好像在延安炼油厂上班,生活质量在那个年代来讲实属不错。那时候姑父他们每次回家总是大包小包带一大堆,有家里用的柴米油盐,有父母这一辈穿戴的衣服,当然也少不了孩子们的零食。
年我6岁的那一年,那时候农村已经开始兴起买电视,是远超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四大件以外最时尚的电器,那时候主要购置的也大部分是那种上面有两个转盘,有四个按钮那种黑白电视,彩电那时候拿着钱也不好购置。正好姑姑他们回家,一家人唠嗑的时候,父亲含糊其辞的询问姑父看能不能想想办法购置一台彩色电视机,姑父也没推辞就答应下来了。
果然姑父回到延安不久就托人将两台18英寸的彩色电视机送了回来,一台分给了大伯家,一台给了我们家,听父亲说那时候18英寸的彩色电视一台都一千九百块钱,还不带天线和其他配件,论那时候的生活水平和居民收入不可谓代价不大,那时候“万元户”都是村里面的富豪,但当电视机安装在家里且成为村里仅两家拥有彩色电视机的人家,家里人的心情还是比较愉悦的。
电视机是安装好了,但是“绕信号”是个技术活,父亲作为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这当然难不倒他,现说现加工,他使用一根五六米长的柳木作为天线架的主干,在主干上面又使用木条定了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上又利用健力宝瓶子等铝制的材料加工了信号加强接收装置,然后利用一种扁平带着绿色的电线引至电视机上。记得刚开始天线杆是安装在窑洞靠西面小土坡的桃树地里。
那时候“绕信号”通讯全部靠吼,一个人在转动天线架子,一个人站在院里传话,一个人在电视旁看着图像。
“哎!有图像了,再往回点,现在没声音!”
“哎!再转点,麻点太多,有杂音!”
“哎!好了,别动!有图像了,吕梁台!好了好了,放下去,固定好!”
随着画面、声音的出现,可以看见小孩稚嫩的脸上那种绽放的笑容是多么纯真和喜悦。后来,为了看山东台追剧,父亲又将天线杆挪至脑畔上最高的梯田条上。彩色电视有了,村里来的人也就多了,一到晚上家里总是人满为患,父亲在地上放置的小板凳根本不够用,炕上、锅台上、窑圪台上都坐满了人。
那时候《白眉大侠》《甘十九妹》《封神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剧,一集看完大家都到院子里转悠,活动身子骨,拉家常,下一集开始又都各回各位继续津津有味的观看。等两集都播完了一般就到晚上九点多了,大家也就三三两两结伴回家了。有时候比我大的孩子会私下里悄悄地给我安顿,“磊子,明天记得给我占一个凳子昂!”然后等第二天来的时候我把凳子给他们,那种有所作为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好了,大家也都有了各自的“大彩电”,以前热闹的窑洞和院子也清净了下来。一直到我们全家因为上学、务工背井离乡的时候,“他”才不情愿的被尘封在窑洞的某个角落。逢年过节回老家的时候,都会突发奇想把“大彩电”连接起来架根天线杆看看能不能出来图像!
一台彩电,对于别人来讲可能就是一件电器,而对于我们这一代,尤其是我而言,他是我童年彩色的影子,是我童年不可或少的陪伴和荣誉!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羁鸟恋归林,池鱼思故渊!故乡的风,故乡的水,故乡的沟沟壑壑留下的是一串串渐行渐远的脚印,来日归期不可期!
窑洞里悬挂的那张全家福和尘封于角落的“大彩电”,他们时刻倾诉着父母这一辈人坎坎坷坷的人生!(涌鑫矿业公司:贺磊)
更多专题①“十二条要求”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②选煤分公司:火车“黑盒子”助力安全高效装车③涌鑫矿业公司:电机故障的“终结者”④榆林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到中能文创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