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前景 >> 八十年代万元户的奢侈品标配,你还有记
那个神奇的时代,人们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苏醒过来,一改往日沉闷压抑,肆意享受着这个年代日新月异的变化。
社会百废待兴,经济飞速发展,个体商户站在风口享受着来自这个时代的馈赠,万元户这个词也是这时候兴起的。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那个年代的奢侈品,看看你家里拥有哪些呢?
自行车
八十年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自行车,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那时的自行车的选择不外乎永久牌和飞鸽牌两种,小的时候我父亲有跟我分享过,他上学的时候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永久牌的自行车简直是一种奢望。
那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大概是一百多元,而农民工一天的工资大概是八毛钱,所以一辆自行车就要花费半年的工资,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作为紧供商品,还必须要手持自行车票才能购买,堪比目前买车摇号的难度,实在是那个年代万元户的奢侈品代表了。
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家工业稍有起色,物质开始丰富,自行车才普及到了普通百姓家。
所以那个年代的人记忆里都有一辆二八大杠,爸爸用它驮妈妈回家,孩子在车后座上欢笑长大,它停靠在哪个角落并不起眼,用今天的目光看甚至有些寒酸,但它曾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礼物,是几代人的幸福回忆。
摩托车
短途的出行可以用自行车,那几百公里的远途出行靠蹬自行车属实有点强人所难了,一款深受万元户喜爱的摩托车应运而生。
幸福摩托车,产自上海自行车二厂,汽油发动机,噪音不大排量小,钢管焊接的框架非常结实,据说可以载重斤,不止能方便出行,还方便了个体户运货带货。
那时的幸福摩托车可以称得上是行业龙头,相应的它的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新车超过元,普通人要工作几十年并且不吃不喝才能买到,是专属于万元户的奢侈品了,不是谁都能拥有。
在八十年代,幸福二五零穿越大江南北,带动了城乡之间的商品经济发展,成为了那个年代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线。
缝纫机
在那个年代,年轻男女大多都通过相亲结婚,讲究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时候生活节奏很慢,人心也很单纯,大多数人都能够相伴走过一生。结婚的时候,城里有钱人会把缝纫机作为嫁妆陪送。
那时一台缝纫机的价格大约在元左右,相当于现在的斤大米,很多家庭省吃俭用一年才能买上一台,所以那时候谁家姑娘有一台缝纫机做陪嫁也是一件非常风光的事情了。
在那个年代,女孩子大多心灵手巧精通针线活,过年的时候妇女会在集市上扯布回家,在缝纫机上滴答滴答做出一件件漂亮的花衣服,新年那天给孩子们穿上。孩子能高兴整整一个正月。
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台蜜蜂牌缝纫机,衣服有破损了,晚上妈妈就会滴答滴答踩着踏板补衣服。这个年代过来的女人没有现在女孩那么高的文化,也没有现在独立的思想,但是她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拥有作为母亲最传统的美德,是最伟大的人。
黑白电视机
要说起八十年代最受人欢迎的家电,那无疑是电视机了。那时候的电视大多是黑白的,方方正正的一小个,按键也很简单,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上海出品的金星牌电视、飞跃电视机,日本的索尼电视机等等。
那时候电视机还是个稀罕物件,只有家底殷厚的家庭才买得起,谁家买了一台电视机,那是天大的喜事。街坊四邻聚一院子都来看新奇,那时候的人没什么娱乐设备,放学下班、茶余饭后,常常是一群人聚在一起看一台电视。
淳朴的人们从电视里看到了外面新奇的世界,一台黑白电视,就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娱乐的概念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移动通讯设备大哥大
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标配,网购、游戏、吃饭、看病,几乎生活中的所有需求都能通过手机来解决,最初手机被研发出来的时候,只是为了也只是拥有一个打电话的功能。
然而就是这种只能打电话的大哥大,曾经一度成为人们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大哥大原名便携式蜂窝电话机,由于价格昂贵,普通人消费不起,只有一些资格较老的社会组织成员或者谈大生意的老总拥有一部,人们便将这种电话称为大哥大。那么用大哥大的大哥们究竟有多豪呢?下面的数据来告诉你。
深圳地区年开始向用户提供这种电话服务,每部手机售价在2.2万以上,在黑市甚至炒到5万元一部,基本服务费每月元,通话费每分钟一块钱。哪怕是这样的昂贵奢侈,依然是供不应求。
在那个年代,一部大哥大就是身份、财富的象征,握着板砖一样的大哥大走在街上,立刻就成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