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

人世间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5/5 17:44:25   

《人世间》观后感

春节期间开播的《人世间》陪伴我重温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这部剧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有的只是贫穷年代,人与人之间聚聚散散,相互扶持,走过一段岁月的琐碎,就是因为这部剧从场景到表演,刻画细腻,几乎每一集都有能打动人的剧情刻画,让我情绪无法自持,有时哭,有时笑,有时温暖,有时难过,更多的是感慨和共鸣。剧终后让我心绪难平,久久不能释怀,悲喜、思念、回忆一股脑涌上心头,有的可以说出来,有的只能自己反复回忆,就像剧中最经典的那句台词:“觉得苦吗?嚼嚼咽了。”

(一)关于父母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周爸是建设大三线的建筑工人,周妈是家庭妇女,周爸为了多挣点工资,节约路费,夫妻二人至少一年甚至三年才能见上一面,周爸退休后,周母不习惯周父在眼前晃来晃去,周爸在近处找了份工作,两个人依旧分居,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老两口就这样相濡以沫,隔空相爱了一辈子,最后携手离去。相信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跟我一样,在周家老两口去世的那一集忍不住泪如泉涌,痛苦难耐。

我的父母跟周父周母同处于一个年代,父亲常年在北京工作,母亲在家务农,他们一辈子靠书信维系着彼此的感情。小小的我尚不识字,总是试图知道爸爸的信里写了什么,妈妈就指着开头几个字读给我听:“荣暖:见字如面”,每次都读到这里就急不可耐地说:“你长大了,好好上学,自己就会读了。”我至今记得父母的笔迹,他们互相称呼对方的名字,后面紧跟着“见字如面”四个字。

母亲每次读完信,都会十分高兴,跟我说的话会变多。然后,母亲开始给父亲回信,通常一封信要写上好几天,有时会跟姨妈讨论,这件事告诉他,那件事不告诉他,比如:“告诉他要是能买到一台缝纫机就好了。”在母亲给父亲写信的日子里,母亲总是没有好脸色,嫌我碍眼,我会很乖的,自己到一边去玩。后来,爸爸收到信后寄来了缝纫机,姨妈给我做漂亮的的确良花衬衫,爸爸寄来了永久牌自行车,妈妈让我坐在大梁上带我去赶集……

我上学之前在冬闲时,母亲会带我去北京与父亲团聚,母亲写得最快的信就是告诉父亲,我们计划几号出发,让父亲几号去接站。但是我却一次不记得父亲接到我,反倒记得母亲每次都用个布条把两个提包连起来,搭到肩上,身前后各一个提包,两手还提着沉重的行李。在永定门火车站,无论上车还是下车,都要经过一个过铁路的步行天桥。每次我都使劲儿地拉着母亲的行李,心惊胆战地随着人流走上高耸的天桥,天桥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悬在半空的我清晰地感受到天桥在晃动,随时都会摔死的恐惧伴随着我,让我不敢向下看,紧张得简直不能呼吸,更不敢出声,我的心几乎缩成一团,因为我知道母亲是腾不出手,抱着我或拉着我的,支撑我勇敢地走过天桥的是马上与父亲团聚的信念,那恐惧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今天却是第一次敢于说出来。

后来我开始上学,冬闲的时候,母亲不能再带我去北京了。全家人最高兴的就是收到父亲回家过年的信。父亲退休后跟母亲日日在一起,事事争论不休,没几个月的光景,父亲像周父一样去房山找了一份工作,父母主动选择继续两地分居,继续书信来往,直到父亲早早抛下母亲和未成年的我,他俩始终没给我一个同时有父亲和母亲的家,但是那个家又好像父母从来没有缺失过。

在书信传情的岁月里,喜怒哀乐的情感藏在小小的信封里,一家人深沉的爱,浓缩在歪歪扭扭的文字里,一封封信承载并记录了家庭的变迁。只有那个时代的父母爱情才配得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3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