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缝纫机 >> 缝纫机优势 >> 福建大田渐冻人卧病在床30年笔耕不辍
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陈占银坚持在病床前写作,发表了上百篇作品。大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福建三明5月8日电(叶秋云陈小琼郑宗栖)“我的人生被删除了太多精彩,但我依然热爱!依旧向前!”说这句话的时候,陈占银半卧在护理床上,透过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可以看到他已泪眼朦胧。
11岁时,陈占银罹患进行性肌无力症(又称渐冻症),全身肌肉逐步硬化并日渐无力。如今的他,手不能提重物,连手机都难以长时间握在手中,接电话只能将手机放在床边,终日与床相伴。就算如此,他还是想花费些时间,继续坚持写作。
“今年年初,一直照顾我的母亲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去世,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生存依托。”闽中康养中心内,护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陈占银,但提及母亲,他依旧十分悲痛。
“以往写作很少触及家庭生活,如今,却是想要记录下母亲的事迹、经历,还有考虑撰写自传。”50岁的陈占银忆及过往,感慨不已。
家境贫穷艰难求学路
年,陈占银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文江镇联盟村。他排行老三,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但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到了陈占银上学的年纪,他的父亲还是坚持送他去上学。
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陈占银刻苦学习,成绩很好,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当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
童年时期,陈占银与村里其他的小孩子没什么不同,上山砍柴、耕田挖地、下河摸鱼,样样都是好手。然而,坎坷的命运从11岁那年开始。
陈占银说:“那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感觉到双腿无力,走路时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经常摔倒。”
上初中后,陈占银的病越发严重,双腿疲软。上下学的路上,常常走着走着就落在了同伴的后面。那时,家人没有在意,只以为是小孩子骨骼发育不好,认为只要营养跟上就会没事。
万万没想到的是,初三的一个周末,陈占银背着一袋大米回学校的途中不慎扭伤了肌肉。从那时起,他的双腿走路更加不方便了,而他,也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有人劝他:“读书没有用,别读了,还不如尽早学得一技之长,将来也好自谋生路。”陈占银却暗下决心:不论多困难,也要把书读完。好在那时,陈占银作文写得很好,经常受老师表扬,他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后来,病情不断加重,体质也大不如前。临近中考时生了一场大病,他以3分之差落榜该县重点高中。他的父亲知道上大学是陈占银的梦想,便支持他到大田二中念高中。
命运多舛,就在这一年,他的弟弟陈占祖的双腿也出现了类似症状。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拿不出钱给两个儿子治病,年秋天,快上高三的陈占银因病残加重,不得不走出校门,辍学回家。而后,弟弟陈占祖也因病辍学回家。
顽强自立写作指引方向
两个身患疾病的兄弟相继辍学回家,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他的二哥刚成婚不久,家有欠债,兄弟俩无法从事体力劳动,阴霾笼罩在这家人头上。对于陈占银来说,在家的日子,也是日日煎熬。
庆幸的是,那时联盟村小学需要一名代课老师,由于陈占银曾上过高中,他便到村小任教。就这样,学生们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孩子们的成绩在乡学区里名列前茅,这让他十分开心。
本以为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他将一腔热血投入到教学中,不成想,第二学期就结束了代课教书生涯,他又回到了“原地”。“那时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身体残疾也许什么机会都没有了。”因此,陈占银意志消沉了一段时间。
感到迷茫的陈占银看到弟弟陈占祖养起了蛋鸭,还学会了理发,也随之振作起来。家人送他到尤溪县亲戚那学裁缝。学成之后,他买了一台旧缝纫机,在家里给乡亲们缝缝补补,赚点零花钱。
好景不长,陈占银开始没办法久坐,甚至一躺到床上,自己就没有力气坐起来,弟弟陈占祖的状况也越来越差。
“在茫然无措时,是一张报纸救了我们。”年5月,陈占银从一张包冰糖的《三明日报》上找到了该报社地址,并致信总编办求助,希望可以在路边建个小杂货店。
年12月,陈占银在三明日报社、当地政府以及众多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在离家不远处开起了“陈占银爱心店”小食杂店。
读书看报、听村民讲故事,成了他的日常。听得多了,他便想执笔写下,于是,陈占银开始记录村民的趣闻趣事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陈占银说,自己不是专业的,那只是十分零碎的记录,没想到能够刊出。
年5月,处女作《耕牛的传说》在三明日报季风版发表。处女作投稿被成功收录,这让陈占银充满了信心。
年8月4日,他所写的读者来信《龙门仔猪交易市场的公正会计怎么啦》在三明日报周末版刊发,引起震动,有关部门立即整改。“当时,编辑詹昌政老师一直鼓励我坚持写作。年,他试图重点扶植我往新闻评论方向写作发展。”提及詹昌政,陈占银十分感激。
“我是农民报道农村,带泥香、接地气。”就这样,陈占银找到了人生新的目标。他开始坚持创作,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我和我家”等一系列作品陆陆续续在报纸上刊登。
随着作品见报,乡亲们也知道了陈占银会写东西。需要写家信、打报告、写申请,他们都会找到陈占银帮忙。热心的他自然不会拒绝,由此,还成了村里义务的“文书”。
爱如阳光心怀感恩之心
疾病无情人有情。伴随着陈占银作品的屡屡见报,不少热心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403.html